【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邱溱】冠盈配资
近期,广东省本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7月8日,广东顺德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7月24日18时30分,佛山五区卫健局已更新至7月23日基孔肯雅热累计确诊病例数,全市已累计公开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45例,均为轻症病例。
这个颇为绕口的“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毒?会有人传人的危险吗?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下。
一、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这个独特的名字源于非洲坦桑尼亚的基孔肯雅地区,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弯曲的”,形象地描绘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驼背的样子。
CHIKV属于一种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核糖核酸病毒。病毒直径约70nm,有包膜,含有3个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E1和E2)和4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和nsP4)。
展开剩余83%成熟的病毒体含有240个E2/E1异二聚体刺突,这些刺突释放后在受感染细胞的表面出芽,然后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出来感染其他细胞。
二、基孔肯雅热的历史
1952年,基孔肯雅热首次暴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1956年分离到病毒。1967年在泰国以及1970年代在印度首次记录了城市中的疾病暴发。而随着病毒的进化,使它更容易通过白纹伊蚊传播,所以自2004年以来,基孔肯雅病毒的暴发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根据《1999年至2020年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病学》记录的本世纪全球范围内97起传播事件中,1999-2010年这11年一共22起,平均1年两起,发生在印度的有12起,发生在意大利的有1起,其他均发生在非洲国家。2011-2016年6年一共75起,平均1年12.5起,主要集中在热带地区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非洲近几年报告的疫情次数不多,但在血清学调查(近期感染者血清抗体为阳性)中,阳性率最高的均为非洲国家,分别是喀麦隆(89%)、肯尼亚(72%)和卢旺达(63%),提示这些国家存在未报告的多起疫情,人群普遍有感染史。
从中国国内情况来看,早在20世纪80年代,云南地区就分离出CHIKV毒株。1991年,从海南省的人和部分动物体内检测到CHIKV抗体。1986-2007年间陆续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景洪等地分离到CHIKV毒株。
2008年3月,广州市发现我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当时,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卫生检疫人员于白云机场对入境人员开展检疫查验时,发现一名发热患者,该患者自述回国前两天起开始发热,伴有全身关节疼痛,此前一直在斯里兰卡建筑工地务工。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确诊为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2010-2019年中国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记录了5起聚集性疫情,造成本地传播的4起,疫情有聚集性特征。
三、基孔肯雅热相关症状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冠盈配资,基孔肯雅热在三个不同时期的症状会有所不同。
在急性期,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有的病人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有些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
此外,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
发热同时,多个关节和脊椎会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这时候,病情往往会迅速发展,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关节积液少见。X线检查正常。
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脑膜脑炎、肝功能损伤、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
急性期后,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可完全恢复。部分患者持续性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达数周至数月,甚至3年以上。个别患者留有关节功能受损等后遗症。
基孔肯雅病例症状
在极少数情况下,基孔肯雅热会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还会导致慢性疲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遗憾的是,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热病毒,还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
1. 降温:对于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2. 止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
3. 脑膜脑炎的治疗:治疗要点主要为防治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压。
4.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者可进行康复治疗。
5. 中医辩证治疗冠盈配资。
1. 降温:对于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2. 止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
3. 脑膜脑炎的治疗:治疗要点主要为防治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压。
4.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者可进行康复治疗。
5. 中医辩证治疗。
发布于:上海市财富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